边想边聊 Vol.2

Dec 09, 2023 ·
14 分钟阅读

纯主观,不是正经的影评或分析,想到哪聊到哪,内容难免会涉及作品的剧透。

热烈

去看《热烈》我纯粹是奔着街舞这个主题去的,甚至没有看过任何一个预告片就去了。故事方面已经不新鲜了,套路式的故事,很多可有可无的角色,比如后半段偷偷删掉可能都不会有人想起来的女主角。黄渤不能说演得不好,但是为什么没看之前我已经想象到会出现他说「我他妈是…」那种歇斯底里的场景,是黄渤出演必须的环节吗?

街舞部分更让人失望。作为一部街舞主题的电影,队伍里的队员完全没有个人的展示,只让一个小女孩简单介绍队员名字就带过了。你要知道,那些队员不是演员,而是真的实打实的各种街舞冠军啊…

比赛时镜头乱切这种就不提了,可能也没多少人关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也能理解,这是在电影里而不是在真的比赛。

最让我失望的是,电影中把街舞的一个重要核心——节奏——彻底弱化,试图把比赛成绩归结到动作难度上面去,比如一直在强调头转、肘抛和那个最终大招上面去,这在向观众表达出一个幼稚的观点:我讲齐舞讲节奏讲连贯讲卡点怕你看不懂,所以我强调动作的难度。这一点恰恰和街舞背道而驰的。

电影想讲一个努力的普通人战胜了有钱人的故事,然而只要稍微了解 Breaking 的都会知道,能练出这么高难度的动作,作为反派的凯文也必然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努力,而想用来强调努力的主角,却在短短时间内练成了这么多同样高难度的动作,这反倒是在表现了「天赋异禀」,这非常讽刺,想讲「努力」得到了胜利的故事,从街舞角度看来却是「天赋」战胜了「努力」。

「热烈」在哪?

所以这电影最终给我一个感觉,它并不想真的给你讲街舞,它甚至不惜违背了街舞的常理,它只是套了一个「街舞」的壳子,它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片,我只能打 3.5 星,其中的半颗星加街舞。

这部电影也成了我今年看的王一博的第二部电影,看完后的第一个感觉是:他为什么在不同电影里都能稳定发挥地大部分时间保持同一个表情呢?

之前梁朝伟获得终身成就奖时,李安的颁奖词里有一段说得太对了(顺带一说,整段颁奖词也写得非常真挚动人):

There is something in his eyes that’s electrifying, not just his physical eyes or skill but the soul that shines through them. He can say more in one look than many actors can with a full monologue. That’s a soul that can entice you to dream and imagine through him.

他的眼神会震撼人心,我说的不是他的眼睛或者演技,从中看到的灵魂更是如此。他一个眼神的戏,比许多演员一整段台词更有力,那是一个能够引领你透过他去梦想和想象的灵魂。

说得太对了,举个例子,梁朝伟拯救了《无名》这部电影。

奥本海默

剪辑和故事依然保持诺兰的一贯水准,几条故事线交叉讲述,出场的人物稍有点多,稍有一不留神就很容易不知道讲到哪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几次「爆炸」,无论是真的爆炸还是象征意义上的「爆炸」,在 IMAX 厅里观看声光效果非常震撼。

但我非常讨厌的一件事情是《看奥本海默前需要了解这 20 件事》这类视频的盛行,像极了听见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在耳边絮絮叨叨。如果不是相隔久远的系列电影,真的,没必要。

不过是看个电影没必要看得这么累。

蜡笔小新:决一胜负!逆袭的机器人爸爸

这部电影我只是从 B 站首页偶然看到而点进去看的。我没有看过多少部蜡笔小新的大电影,所以这部电影是不是如很多人评价中所说的「最感人剧场版之一」我无法下定论,但它把我眼眶干湿润是真的。

故事很简单,小新爸爸去完按摩后变成了机器人爸爸,后来发现并不是「变成了」,而是他的意识被克隆后放进了一个机器人里。是不是很熟悉的主题,又是一个关于 AI 意识的探讨,带出讨论的同时又一直保持着蜡笔小新轻松愉悦的感觉。

小新特别纯真的是尽管知道真相救出爸爸后,他也从没区分对待过两个爸爸,甚至和机器人爸爸的独家回忆是逆转的契机。结局是必然要和机器人爸爸迎来分别时刻,很催泪,这里就不剧透了。

很多动画剧场版里登场的新人物,为了不影响原有作品的开展,在最后大部分必然会落得死亡、消失、隐退等结局,实在太可惜了。

惊奇队长2

我很惊讶这部电影会被打到猫眼 6.8 分,注意,是猫眼不是豆瓣。就以往所见,就算是听说很烂的国产电影,在售票平台上也不至于被评到这个分数,所以我去看了。

电影保持了漫威这几年电影的电影一贯只看彩蛋就行的水平,但我还是会认为,这个 6.8 是对其不公平的。

相比起什么《看奥本海默前需要了解这20件事》,我觉得更需要一个视频提前讲讲这个克里人和斯库鲁人是怎么回事,哈拉星又是什么回事。

红猪

在上个月院线重映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记忆中也是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宫崎骏的电影。

从电影第一幕小学生们被空贼绑架,空贼还要叮嘱人质们注意安全不要乱跑,就已经让人会心一笑,连坏蛋都充满了可爱的感觉。除了轻松以外,这部电影毫无疑问是极其浪漫的,在影片里的一些忧伤的内容比如战争中战友的离去,同样以一种浪漫的表达弱化了。你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友情、爱情、自由和希望,我很难去具象化地去形容这种气息。

宫本茂和宫崎骏曾有过一次对谈,谈到过“空气感”,这可能就是这种气息的根源。

有兴趣的可以看这个翻译稿: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202714/?spm_id_from=333.999.0.0

另外久石让的音乐也让人印象很深刻。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不会忘记亚德里亚海的蓝天。

石纪元第三季 Part2

尽管上一篇已经讲过,尽管 Part2 还没有播完,但看完 19 集后我必须再推荐一遍。宝岛篇的最终对决,实打实地让人看得捏了一把汗,两边阵营几个来回的智谋对决,现在的动画已经很少见了。作为篇章 BOSS 的荆棘也非常符合人设,靠着对岛上环境的熟悉和多活几十年的经验,老奸巨猾一次次地把主角逼入绝境当中,人物打造得太丰满了。

反倒是我常常会奇怪,一些游戏和电影作品里已经活了非常长时间、或者已经经历过无数沧桑的角色,行为和做事方式却被写得像第一次出家门一样,真的太诡异了,我说的其中一位就是《惊奇队长2》里的那位惊奇队长。

涉过愤怒的海

黄渤和周迅的演技没什么问题,甚至黄渤在《海》里没有展现我之前提到过的那种歇斯底里,在电影理的表现真不错。

但我在观影过程中的不断产生出一些疑问,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 怎么看着看着突然变成了科幻片? ​​​ 为什么刮台风甚至都刮龙卷风了还去赶航班? 为什么几辆车无端端就撞在了一起? 我以为应该快要结束了,结果还有快一个小时? 为什么嫌疑人在被黄渤追杀中还被其看到过 cos 服装,还要抽空去漫展,坚持 cos 同一个角色?(二次元的风评又要被害了)

这都是些我难以接受的硬伤。

而看了一些评价说到原著没有 cos 相关的内容,更让我认为其对亚文化群体充满偏见,而把年轻人生活想象为只有二次元泡吧喝酒,更是一种狭隘的视角。

也许我会抽时间看一下原著。

河边的错误

同样是改编作品不得不谈论一下这部 10 月上映的《河边的错误》,看完电影后我第一时间也看完了原著。

电影氛围到位,整体按照原著的情节发展,最后一幕充满了迷幻,这部分是对原著改动最大的部分,也留了很多想象和讨论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规避了国产电影中”违法了必须得到惩罚”的定律。

但我个人依然更喜欢书中的结局。法律对凶手疯子无可奈何,主角动用私刑处决了他,自己却难逃法律的惩罚。局长为了让他脱刑想让医生为其开出精神失常的证明,主角一开始不肯配合,但在长时间的软磨硬泡下,最终还是屈服了,在医生面前假装成了疯子,极具讽刺意味。

但你看,这样的结局肯定是上不了国产院线。

还有一点,现在的电影好像很喜欢为产生悲剧的人再加上一些少数群体的设定,似乎就能显得这些悲剧更加悲剧一样,比如书中是没有女装癖好这种设定的,再比如说,上面提到对 coser 的异化。这些是不是也是一种公式化的套路和偏见?

题外话,我一开始没认出来电影主演是朱一龙。


写到这里才发现最近没有在看什么书,《我与地坛》《白鲸》都看了一些又还没看完,看得最起劲的反而是《iOS 15程式设计》,真的惭愧。

编辑于 Nov 19, 2024
© 2025 Bluepika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