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想边聊 Vol.1
想到哪聊到哪,内容难免会涉及作品的剧透。
闪电侠
《闪电侠》的票房一言难尽,但它在我心里依然是一部极好的超英电影,或者说是 DCEU 里最好的电影之一。
电影剧本改编自《闪点》,看完以后发现这改得还挺多的,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保留了原剧本的核心,又恰当地把一些黑暗残忍的部分拿掉了,无论是基于观众接受度还是后续 DCEU 的发展,这都是极好的处理方式。
这也是《闪电侠》的起源电影,讲真,我想很多观众都已经受够重复观看那些超英们套路式的惨痛过去以及起源了,而电影以老闪电侠带新闪电侠这种非常有趣的方式,把这种重复感给弱化了,同时新闪电侠的「新」也是剧情的一个关键点,这也是这个改编让我觉得非常巧妙的一点。
在电影里面,比如开场神奇女侠救场时大本的坦白、闪电侠吐槽蝙蝠侠是一切麻烦根源(颇有打破第四面墙的意味)、蝙蝠飞机重现经典的蝙蝠灯、超女初次穿上战衣、老闪再次获得能力还有结局的告别等等很多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回味,拎其中两个出来聊聊。
除了本蝙外,基顿这位又旧又新的蝙蝠侠也非常有魅力,基蝙在死亡前对闪电侠说“You have already saved me.”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包含了很多层意味。
一是蝙蝠侠马上明白了闪电侠试图通过不断回溯时间尝试不同方法来拯救自己,可能成功过但没有救到其他人于是又继续循环,说出这句话是告诉他足够了,希望他接受现实。这个对现状迅速的理解也再一次强调「蝙蝠侠是世界上最好的侦探」这一点。
二是他认为闪电侠的到来,让他走出无所事事的生活,再一次成为了蝙蝠侠,他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最后一点带着一些个人猜测成份。电影里没有明说这个蝙蝠侠是布鲁斯还是托马斯。我一直坚持电影维持了原故事的设定,这是托马斯,在枪击事件里离去的是布鲁斯。闪电侠的到来让他知道了平行宇宙的存在,知道了在另一个宇宙里儿子布鲁斯成为了蝙蝠侠,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他的心结,拯救了他的精神世界,很可惜的一点是《闪点》里最后的信没有出现。
另一个想拿出来聊聊的是关于心理创伤。超英电影几乎每一部的大战都会对城市造成巨大的破坏,但是却很少有会从普通人遭遇的角度描述这些「英雄行为」,闪电侠在救了护士之后跟她讲了一些话,大意是之后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她的心理创伤问题,我没想到在这部电影里会被提及这个事情,这是我惊讶以及喜欢这部电影的又一点。
这里提到了创伤后压力症,也就是俗称的 PTSD,在现实生活里不难看到,比如说很多年前的动车跳轨事件,报道中看到有说在候车的乘客看到自杀者在站台与车厢间死亡的场景,我净是想象着就觉得无比窒息,我不知道这个或者这些乘客要痛苦多少年月,再比如最近的齐齐哈尔事件,一声叹息,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这回事。
关于彩蛋,我想无论你对 DC 宇宙的了解有多少都会获得很多快乐,这里面有你想看到的角色和场景,以及无数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真希望大家都去看一看《闪电侠》😭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
聊到改编,不得不聊一下最近看到的《威尼斯惊魂夜》预告片。这将是该系列第三部电影,虽然前两部电影拍得不怎么样,但是选的原著《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都非常优秀。在第二部的《尼罗河的惨案》中好几次出现「西葫芦」这个关键词,让我一度以为下一部要糟蹋《罗杰疑案》了。
所以看到新闻说《威尼斯惊魂夜》改编自《万圣节前夜的谋杀》后,我抱着好奇心与高期待,第一时间把原著看完了。我最终的评价是:平平无奇,全书有趣的地方可能就是那句「我当时不知道那是谋杀」。 看完书后我甚至发现除了万圣节前夜这个案件时间外,预告片内容和上面那本书可以说是毫无关系,我甚至怀疑改编这个说法是什么媒体的胡诌。
我又花了半个小时查了一下这个说法的来源,发现原来电影在今年 4 月份发过预告,在去年 10 月份就有新闻提到准备拍摄,而关于改编,阿加莎官网和迪士尼集团网站和都有说过 inspired by 和 based upon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看来这也没有什么好争议了。
确认了这事之后更让我疑惑了,其他优秀的作品还很多,怎么就选上了这本来改编,如果只选用了背景,其他大刀阔斧地全改了,「阿加莎」只剩下噱头,那么推理部分,我尊重祝福吧。
但撇开上面说的改编这事,如果把它作为一条惊悚片预告,质感还不错,引起我兴趣了。
石纪元
Jump 近些年比较出色的一部作品,漫画已经完结。我看完了目前的全部动画,但还有半季动画 10 月份播出。这部作品的设定非常有意思,它讲的是某一天人类突然全都被不明光线石化了,在 3700 年后,一个热衷科学的少年意外解除了石化,他决定要在这个已经回归原始的世界里生存下去,重新创造科学并解开石化的谜团。
在原始世界「重新创造科学」意味着,科学或者说科技要剥离那些华丽的部分,回归到最根本的原理上,譬如制作灯丝那一集,我想看过的人都不会忘记点亮「科学的明灯」那一幕。
三季里最推荐的当属第一季,在最后,当得知旧时代的人留下什么东西帮助主角,而作品主题一直在于「科学」,都会好奇是不是什么科技产品或珍稀资源,但答案竟然是一张唱片。
真是个浪漫的答案,对啊,这世界怎么能没有音乐?当 3700 年前的唱片在原始社会响起时,谁会不动容呢?
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作品。
刀剑神域 爱丽丝篇 异界战争
当年没看完第三季,因为近些时间 AI 的迅猛发展突然让我想起了这部作品,我好奇作品里的人工智能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我的评价是:最好的一集是倒数第二集,最好的刀剑神域还是第一季。
死神的精确度
讲述了死神对选中要死亡的人进行接触,7 天后给出「可」(死亡)或者「放行」(活下去)决定的故事。尽管他尽职调查,最终结果也是如同其他敷衍交差的同事一样打上「可」的评价。前面 5 个短篇故事总体还算可以,人们都期待看到看到死神被人性打动而让当事人继续活下去的圆满套路故事,很可惜他不是来拯救当事人的人生,而是来见证当事人的死亡,读下来有种无奈感。
第 6 篇故事让我对这本书评价从 3 分升到了 4 分,故事优秀,也等来了预想之中的 callback ,最有趣的是这一位工作时永远会遇上坏天气的死神,最终看到了阳光,这件事在书里也颇具有象征意味。
为什么选择这个人死亡,为什么老人家最后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是死神的误差还是精确设计,可能死神和作者自己都无法解释。有人把其死神比作「命运」的载体,结合到这些故事里,这个形容太妙了。
关于死神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设定,他们工作之余最喜欢的就是去 CD 店听音乐听上一晚上。
说起来,伊坂幸太郎的另一本作品《奥杜邦的祈祷》中主角被赋予了要给岛上的人们带去他们没有的东西,最终才发现岛上所缺少的是音乐。
是啊,世界没有音乐怎么行呢。
三口棺材
评价其超脱时代完全不过誉,谜题一环扣一环,非常爽的本格推理,以现代的认知去看必然有些地方显得处理粗糙,有些人甚至觉得「不过如此」,书里其实早就有讨论过这一点了。
人类真有意思。本来他们就是来享受幻觉的;你也有言在先,接下来的表演都是幻觉;他们为了观赏幻觉也心甘情愿掏腰包。而当得知眼前所见并非真正的魔法时,他们又莫名其妙心疼起来。 他们事先检查过那些密封的箱子、捆紧的布袋,可一旦得知魔术师从其中脱身的方法时,他们便牢骚满腹,因为那只不过是个‘小花招’。每当得知自己被蒙骗的过程,他们都贬之以‘牵强’二字。
密室讲义的内容更是被封为经典,打破第四面墙和读者讲解密室设计的写法也让我一惊。
”因为我们身处推理小说之中,”博士坦然答道,“何必自欺欺人,愚弄读者?讨论推理小说本也无须冠冕堂皇的借口。激情享受遨游书海,快意缉凶的至高乐趣吧。
噢,我的老天爷,这可是 1935 年的书啊,非常推荐有兴趣的朋友读一读。
这次就聊到这里了,大家晚安。